我搬家了!請點這裡繼續
(工具邦 技術提供)

我搬家了!請點這裡繼續

(這裡只有摘要)
閱讀全文 ➜ 識別。


回頭看自己,總是會有很多新鮮事重新浮現。


幾年前,我剛開始積極的改變自己時,總是喜歡磨著一個認識10幾年的好朋友,問他:「你說,我是不是改變很多啊?我現在是不是變得很不一樣啊?」然後,我期待他給我「對啊,你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,你好棒喔」之類的答案。


但他每次都會說:「你確實有些部分提升很多,但是某一部份的你,始終沒有改變。」


這時候我就會不太開心,我想:「哼,我看你也很難體會我經歷了哪些事吧!」後來才發現,那時候的我依然渴望著別人認同我的提升,並且對過去的自己有某種程度的自我厭棄。


他總是說,10年前的我和現在的我,「強(ㄐㄧㄤˋ)」的性格是一直沒有改變的:「你很強,倔強的強。」


差別在哪?倔是固執,強是好勝。


以前聊起這話題時,不知道為什麼,我從不把他說我很「強(ㄐㄧㄤˋ)」這件事情放在心上,直到有一天,我們又聊起這話題,我說:


「欸,我發現一件事情耶,我都會跟我崇拜的人交往。每個我會交往的男朋友,除了喜歡之外,一定都要有某個部分是勝過我,要讓我會崇拜他的!」


「直到有一天,在那個我崇拜的特質上,我勝過我的交往對象時,不知不覺的,我們就會很快分手,因為他們在我眼裡的光環沒了,這時候我會去追逐下一個令我崇拜的對象。」


他說:「好勝的人,本來就容易被比自己更強的人吸引啊,我看你應該適合跟毛澤東之類有領袖氣質的人交往吧!~~Hi,江青。」


「江青你個頭。」這時候,我忽然發現一個在我的生命中,反覆出現的模式--我在每個男朋友身上,尋找我想要超越的特質。當我超越了,我就把他們拋在身後,向下一個特質前進。


觀察到這一點,我驚訝的發現,我不止在選擇男朋友這件事情上好勝,許多我曾經達到的目標,驅策我的動力並不是對那件事物的熱情,而是我好勝。


念研究所,好像是因為大家都在考,所以我也來考一下;碩士論文不但拼死拼活的寫,還選了超冷門艱困的領域,全台灣只有5個人跟我同領域。


考試不但要考,還要考贏很多人;寫論文沒啥了不起,還要選博士班才會沾到的領域;練瑜珈不夠,還要練最難的阿斯坦加;會教有氧不夠,還要會教最難的格鬥有氧……


好勝,成為驅使我不停努力的動力,卻也成了混淆我的迷霧。我不知道我是真的喜歡這件事,還是喜歡贏的滋味?


好勝讓我累積了不少成就及實力,卻也讓我在贏了之後,很難有持續下去的續航力。因為我不是真的很喜歡某件事,我只是喜歡贏。


當我贏了,我就得到我想要的了,沒有熱情支撐,自然很難持續。在外人來看,就成了「在達到某個程度的成功之後,放棄並轉身離去。」


沒了好勝的話,我前面的人生會剩下一些什麼呢?會不會什麼都沒有?我忽然茫然,因為我分不清「真心的熱情」推動著我做了哪些事情,「想要贏的渴望」又推動著我達成了哪些目標?


一種是心中滿溢著熱情,於是能量湧出來,源源不絕的讓人們可以完成某個目標;一種是心中匱乏著,於是攫取的渴望湧出來,狠狠的贏、努力去拼,從外面不停的抓。


那幾天的頹然跟茫然,讓我整個人陷入了off的狀態,我相信我一定展現過真心的熱情,但是對贏的渴望,似乎佔了我大部分的記憶。


我像失去動力的潛水艇,無力的沉在冰冷黑暗的海洋深處,動彈不得。但,格鬥有氧教練資格檢定考已經迫在眉睫了,無論學科或術科,我都還是個完全無法通過考試的學生。


我對叫我江青的朋友說:「怎麼辦?一方面我好想要依賴好勝心再幫我一次,幫我通過考試拿到資格就好了……一方面又覺得,我是不是應該要用其他的方法來贏?」


他說:「這怎麼能算是依賴?好勝原本就是你的一部份,歷史上能留名的成功者,往往也都具有好勝的特質,你頂多叫做『發揮好勝』,不算『依賴好勝』吧!」


我說:「好啦,發揮就發揮,問題是每次用好勝這招,事後都很容易沒熱情,感覺也很空虛。我只是想贏,又不是真的喜歡。」


他說:「那你要趕快在格鬥有氧上找出一個特質,這特質會促使你用熱忱去練習,而不是為了想贏過其他考生而練習。沒有興趣作為支撐,以後中斷的機率真的很大。」


我想,不止格鬥有氧,所有的事情我都得重新檢視一下,我究竟是被什麼樣的動力驅策著去做那些事情?包括成為靈性能量治療師這件事,會不會,也只是因為我好勝?


和Lach聊起這話題時,Lach提到一個我之前沒留意到的可能性:


「你會不會只是倦怠了,然後你誤會你的倦怠,是對這件事情沒有熱情?你之前不是還說,你死前最後悔的是在能量療法上走得不夠遠?你不是也很喜歡阿斯坦加嗎?」


對話的當晚,我沒辦法馬上確定,但是之後練習阿斯坦加,還有進行能量療法時,我發現我確實很喜歡這兩件事。然而,想要做得更好的好勝心,也摻雜在其中。


原來,做每一件事的動力,都不是單一的純粹動力。對事物本身的熱情,和對勝利的渴望,會以不同的比例摻雜在每一次的行動背後,驅策著我。


更複雜一點來說,或許還會摻雜到害怕輸、害怕不被認同、害怕不被愛、害怕自己不夠優秀的憤怒。想贏是一種動力,但是想贏想到變成一種執著,那就累了。


我想,我該做的,是試著將「對事物本身的熱情」的比例拉到最高,但不需要把其他的動力給剔除,因為以現在的我來說,那幾乎不可能做到,畢竟我還是喜歡贏、喜歡被別人認同等等(能得到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們或許有這種100%的純熱情,但諾貝爾沒有格鬥獎……so……)。


「別讓好勝心成為100%的驅策力。永無止盡的一直比比比,比到最後連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個要比什麼,這時候,就被自己的好勝心打敗了。」--Lach如是說。


這整個過程大約花了我半個月,感覺很奇妙,像是重新認識自己一樣。我被一個我完全沒有察覺的性格特質,左右我的生命將近30年,而我到半個月前,才發現這件事。


過程不太好受,茫然、頹然、無力、自我懷疑、想要逃避,全都湧上來,但是值得。一直看外面、看別人,卻從來不看自己,總有一天會掉到坑裡。與其爬得愈高、跌得愈深,不如隨時隨地看好自己。


大天使神諭卡裡有兩張,一張是「認識你自己」,另一張是「你知道該怎麼做」。我覺得,這兩張是連在一起的吧!當你認識到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時,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。


只不過人看自己時,總是會有盲點。這時候,能清晰的認識你,並且願意提醒你的朋友或導師/治療師,就是很重要的存在。


ps.寫這篇文章的過程間,我上國圖的全國博碩士資料網,確認跟我研究同領域的人數,我發現有另一本碩士論文,把我的碩士論文列為他的參考書目之一,害我開心到一度想要再把博士班唸完……


看來虛榮心也是我的驅策動力之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5) 人氣()